我们经常在医疗广告中听到股骨头坏死这个词,很多时候我们也不会去特别的注意到底什么是股骨头,什么是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会有哪些危害。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知识,了解股骨头坏死的原因,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式,股骨头坏死的症状以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初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应力作用下坏死骨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即显微骨折以及随后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造成骨坏死的原因不消除,修复不完善,损伤-修复的过程继续,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炎症,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固然会引起病痛,关节活动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但人们不要受“坏和死”文字含义恐怖的影响,股骨头坏死病变,毕竟局限,累及个别关节,可以减轻,消退和自愈,即便严重,最后还可以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补救,仍能恢复步行能力。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股骨头坏死病因不外有两种:一种发生在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的愈合,股骨头内的负重骨小梁转向负重区承载应力减低,出现应力损伤,所以坏死总是发生在患者骨折愈合,负重行走之后。另一种是骨组织自身病变,如最常见的慢性酒精中毒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坏死,同时骨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障碍。此外还包括儿童发育成长期股骨头生发中心-股骨头骨骺坏死,又称儿童股骨头坏死,扁平髋。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X射线,常规的是要折射盆骨的正位跟蛙式的位片,在X片段线上股骨头坏死在早期的时候骨质正常或者是骨小梁都会出现非常的模糊跟骨质的疏松,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囊性的改变,骨纹理稀疏,骨小梁中断紊乱或见小块骨密度增高的死骨块。之后见股骨头中心大块密度增高阴影,坏死范围小于全股骨头中心大块密度增高阴影,坏死范围小于全股骨头的1/3为局部坏死,大于31/3小于2/3为大部分坏死,大于2/3以上者为全头坏死。若见关节软骨下呈线形透亮区,称新月征,是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吸收的表现。
股骨头坏死继之关节面局部塌陷或大部塌陷,髋臼缘下之关节面形成明显阶梯状。股骨头内外侧出现密度较高的侧壁,头中央密度降低,从而形成一种雪杯征,少数患者出现单壁现象而另一侧壁缺如,也可能出现内侧壁基底断裂,外侧壁变薄或消失,严重者全股骨头或向内侧倾倒滑移。而后股骨头坏死内外缘不骨赘形成,髋臼处缘有增生,股骨头外侧壁增厚,密度增高。股骨头变宽,形成鸟嘴状,但臼头包容尚好,关节间隙变窄,后期关节间隙消失,髋臼指数增大,出现股骨头圆周中心与髋臼圆周中心不一致现象。
肺气肿作为一种肺部疾病,其症状也与呼吸相关,患者常常表现出劳动、运动时气短、呼吸困难、咳嗽、有痰。那么到底什么肺气肿呢?肺气肿的病因是什么?肺气肿该如何鉴别诊断?肺气肿的症状有哪些?其并发症是什么?对于肺气肿的患者,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的病因
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支气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吸烟、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引起细支气管炎症,管腔狭窄或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细支气管周围的辐射状牵引力损失,使细支气管收缩,致管腔变狭。肺血管内膜增厚,肺泡壁血供减少,肺泡弹性减弱等,助长膨胀的肺泡破裂。在感染等情况下,体内蛋白酶活性增高。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减弱,故更易发生肺气肿。
肺气肿的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X射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可以明确诊断。X线检查表现为胸腔前后径增大,胸骨前突,胸骨后间隙增宽,横膈低平,肺纹理减少,肺野透光度增加,悬垂型心脏,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增宽,外周血管细小。肺功能测定表现为残气、肺总量增加、残气/肺总量比值增高、FEV1/FVC显著降低、弥散功能减低。
肺气肿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变化也不明显。
股骨头坏死的症状
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症状表现在以下五点:
1、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等,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并有该区麻木感。
2、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子步。早期症状为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 3、跛行。为进行性短缩性跛行,由于髋痛及股骨头塌陷,或晚期出现髋关节半脱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现间歇性跛行,儿童患者则更为明显。
4、体征。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4字试验阳性,伽咖s征阳性,A11is征阳性试验阳性。外展、外旋或内旋活动受限,患肢可缩短,肌肉萎缩,甚至有半脱位体征。有时轴冲痛阳性。
5、X线表现。骨纹理细小或中断,股骨头囊肿、硬化、扁平或塌陷。
6、皮肤温度低:患侧臀部皮肤温度低于正常温度,个别患者患肢畏寒。
股骨头坏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现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 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
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 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摩擦,疼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
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中西医多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全球医生共识:尚无逆转大范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以下列举可行的治疗方法,以供参考。
1、钻孔减压: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该疗法目前是股骨头塌陷前全球医生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有效率大约80%左右。它主要适合于早期塌陷前的患者。
2、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科进展之一。该方法为塌陷后最有效的疗法,其适应证范围宽,效果好,已经成为股骨头坏死晚期治疗的金标准。
1)年龄界限,以往考虑到材料的耐磨性,多用于50岁以上人群,但随着材料的改进,如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的出现,目前已经没有年龄限制,即使20岁都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手术(但必须是大的医学中心,采用上述改进假体),目前已有使用40年的报道。
2)“年轻人不能做此手术”这是一个误导,是以前的观点,现在的金属对金属、金属对陶瓷、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一般都能使用20-30年以上,过了这个时间,大多数都还可以用。
3)并发症,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体感染、脂肪栓塞、肺栓塞等。但其发生率在大的关节置换中心发生率不足0.5%,而在不正规小医院却可能高达10%以上,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所以,关键还是要在正规大医院就诊。
3、介入疗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此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疗法,通过药物对栓塞溶解,以达疗效;但也有众多弊端,已基本不用。
4、带血管移植:将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现在少有使用。
5、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效果尚可,但有很大局限性,且创伤大,使用的不多。
6、小针刀:对局部造成破坏和创口,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目前多数医生不推荐此方法。
此外,国内尚有部分病人采用中医治疗,其疗效过分夸大,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一篇SCI的论文证明其治疗有效,属于安慰治疗,如:
1、外治牵引与内服:对于疼痛的缓解可能有作用,但不能延缓骨坏死的发展;
2、按摩、针灸、理疗、熏蒸,辅助疗法;
3、功能锻炼:合理、合情的适当锻炼。
结语:股骨头坏死主要是指股骨头部位供血中断,从而导致了股骨头结构的损坏。生活中很多人的健康因股骨头坏死而受到威胁,而且很多人对其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