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

获得性遗传 获得性遗传发展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04-04 18:19:42  阅读:74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一山

  遗传是我们人类生命延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哦,没有遗传,我们就很难获得进步,那么大家知道获得性遗传是什么吗,获得性遗传形状是什么呢,获得性遗传理论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获得性遗传呢,获得性遗传也可以被称之为后天获得性遗传哦,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由法国进化论者拉马克(C.Lamark)于19世纪提出。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并对生物进化有巨大推动作用。

  获得性遗传定义

  获得性状是否能遗传一直是生物进化研究中争论的焦点。

  如果后天获得的形状可以遗传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明获得性遗传是成立的哦。生物学家已发现了不少获得性遗传的实例。例如,当用一种酶把枯草杆菌的细胞壁去除后,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它们可以继续繁殖,后代也是无壁的,并且这种状态可以稳定地遗传下去,只有把它们放在另外的一种生长条件下,细胞壁才会重新生长出来。逆转录酶的发现,也证实了获得性是有遗传可能性的。

  “生命环境均衡论”的学者们认为:如果生活的环境条件改变了,生活也就发生改变,那么,动植物将采取适应其生活的性状,并且在这种性状永存的情况下,遗传因子也与之相应发生变化。但是必须经过地质时代这样漫长的时间单位。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获得性是可遗传的,但并不能认为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因为在环境条件未发生剧烈变化的很长时期,生物进化的脚步并没有完全停止。

  生物进化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到底都必须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只有这样变异才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获得性遗传只强调了进化的外因。

  获得性遗传解释

  在一个个体的发育的过程中,获得性遗传起到着很关键的作用哦,在改变了的外界条件作用下所产生的新的特征特性,这种新的性状在有性繁殖的后代重复出现,就称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学说的内容之一。拉马克认为,具有神经的高等动物,后天获得性性格可以传到下一代。即只要获得的性状为双亲所共有,就能通过繁殖保存在它们的后代中。

  较有名的例子除长颈鹿外,还有对鹭、鹤等涉禽长腿的解释,即这些鸟类长期生活在水边,但不喜欢游水,为了不使身体陷进淤泥,就尽力伸长腿部;为了吃到水里的鱼虾,又不至于濡湿身体,就尽力伸长颈部。这样获得的性状,逐代遗传下去,年深日久,就成了长颈长腿的涉禽了。

  获得性遗传发展历史

  所谓促甲状腺激素就是人体内的一种生长激素,它对人的身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促甲状腺激素的数值偏高与偏低都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了解促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数值是多少,要知道怎样去预防促甲状腺激素偏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详细的内容吧。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

  促甲状腺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人类的TSH为一种糖蛋白,含211个氨基酸,糖类约占整个分子的15%。整个分子由两条肽链——α链和β链组成。TSH全面促进甲状腺的机能,稍早出现的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稍晚出的为促进T4、T3的合成,包括加强碘泵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及酪氨酸碘化等各个环节。

  简略地说,人体的甲状腺功能是受到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这一条轴线控制的,下丘脑是最高层,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甲状腺是最底层,释放的是甲状腺素,脑垂体前叶居于中间,上受到下丘脑分泌的TRH调控,下有受到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机体内甲状腺素过多了,则负反馈给脑垂体和下丘脑使得它们的分泌自动减少,这样就使得甲状腺素的分泌下降,以免体内积聚过多的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使细胞呈高柱状增生,从而使腺体增大。腺垂体分泌TSH,一方面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促进性影响,另方面又受到T3、T4反馈性的抑制性影响,二者互相拮抗,它们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TRH量,决定腺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的水平。

  TRH分泌多,则血中T3、T4水平的调定点高,当血中T3、T4超过此调定水平时,则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分泌TSH,并降低腺垂体对TRH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T3,T4水平保持相对恒定。骤冷等外界刺激经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下丘脑释放TRH,再经腺垂体甲状腺轴,提高血中T3、T4水平。TSH分泌有昼夜节律性,清晨2~4时最高,以后渐降,至下午6~8时最低。

  正常范围

  2~10mU/L。

  检查方法

  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作用下,也可使腺垂体合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又能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在体内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呈昼夜节律性变化,清晨2~4时最高,下午6~8点是最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是临床上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对甲状腺功能紊乱及病变部位诊断有很大价值百科。

  促甲状腺激素正常值

  成人为2~10mU/L。

  >60岁男性为2.0~7.3mU/L。

  女性则是2.0~16.8mU/L。

  儿童的数值为(4.5±3.6)mU/L。

  临床表现

  1.面部症状

  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

  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第一个阶段生物进化的理论最早是由拉马克提出来的。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主要内容是说

  (1)一切变异(获得性状)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影响或者器官的用进废退。

  (2)凡两性所共有的获得性状都可以传给后代。

  (3)获得性遗传是普遍适用的法则。

  拉马克的这个理论被后人总称为“获得性遗传”。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形态功能的生物,这是人们最简单的经验事实。因此,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就是这种感性认识的第一次总结。这也是获得性遗传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获得性遗传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达尔文通过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用事实证明了物种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三个阶段是米丘林阶段。这是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实践阶段。米丘林通过对植物的实际培育,改变了植物的性状,使南方的植物可以在寒冷的北方生活。

  但是,获得性遗传理论并未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胜利。原因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中心法则的确立。中心法则指明,生物性状是有DNA中储存的信息决定的。并且是有DNA——RNA——蛋白质的方向表现的。

  基因理论和中心法则是获得性遗传问题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对获得性遗传的完全否定。

  反转录酶的发现使获得性遗传问题的争论重新开始。实验证明,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只有DNA——RNA——蛋白质这一个方向。实验证明RNA——DNA方向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用设想填满了DNA、RNA和蛋白质这三个因素之间所有的联系通道。这三个物质之间处于完全平等的相互作用的链条关系。这个关系如果成立,中心法则即告失败。因为获得性遗传是被中心法则击败的,所以,中心法则的失败将使获得性遗传问题重新获得解放,重新成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获得性遗传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获得性遗传在生物科学界起着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生物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哦,我么对于这样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