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治疗这疾病的方法和技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04-06 08:01:25  阅读:1174+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桑兰

  想必对于很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来说,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都是比较关心的吧,那么大家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是怎么样的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叫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脑血管破裂出血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一样。

  1、一般处理

  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般处理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患者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对头痛和躁动不安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痛药、镇静药,以保持患者能安静休息。

  2、降低颅内压

  可用20%甘露醇等药物,方法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

  3、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所以,注意控制血压。一般保持正常的水平,最好不超过20/12kpa,但不能太低,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

  在药物选择上,近年来多主张选用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可控制血压,还可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

  4、减轻脑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甚至有凝血块,影响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增高,病人常表现剧烈头痛和意识障碍等,应积极治疗。

  一般应用20%甘露醇250毫升加地塞米松10毫克,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每4~6小时1次,必要时用速尿20~40毫克,肌注,也可取得较好疗效。

  5、腰穿放脑脊液治疗

  当患者出现严重头痛时,一般疼痛药物难以控制,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

  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病人无脑疝形成。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神经疾病,会令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那么大家知道格林巴利综合症有哪些临床症状吗,格林巴利综合症该如何治疗呢,生活中,我们要怎么才能预防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发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成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经过,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脑脊液检查,出现典型的蛋白质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但少数病例的病因不明。本病性质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以患者血清注射于动物神经可产生静脉周围脱髓鞘病变。

  此外,患者神经组织中有C3b及免疫球蛋白C主要是(IgG或IgM)存在。以上事实提示,本病可能是与体液免疫有关。但至今尚未能从患者血液中提出髓鞘蛋白的抗体。注射甲流疫苗的副作用之一则有可能患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的病变范围广泛而弥散,主要侵犯脊神经根的脊神经和颅神经,有时也累及脊膜、脊髓及脑部。该疾病严重侵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患者还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病因治疗

  (1)血浆交换

  每次交换血浆量按40ml/kg体重或1~1.5倍血浆容量计算,用5%白蛋白复原血容量,轻中重度病人分别做2次/w, 4次/w, 6次/w。

  (2)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成人剂量0.4g/(kg?d), 连用5d, 尽早应用。副作用有发热、面红,可减慢输液速度即减轻。

  (3)皮质类固醇

  无条件使用血浆交换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者,可试用甲基泼尼松龙500mg/d, i.v滴注, 连用5~7d或地塞米松10mg/d, i.v滴注,一疗程7~10d。

  2.辅助呼吸

  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危险,在重症监护病房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有气短, 动脉氧分压<70mmHg可先行气管内插管,1d不好转应气管切开、插管, 接呼吸器,呼吸器管理根据症状和血气分析, 调节通气量。

  临床表现

  1~4周前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突然出现剧烈神经根疼痛,以颈肩腰和下肢为多,其他以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

  ②头痛剧烈,用止痛药疗效不佳,又无局灶定位体征。

  ③腰穿动作要轻柔,放液速度要慢,以防形成脑疝。

  ④若放少量脑脊液后,症状明显改善者,可每隔4~5天重复1次,加速蛛网膜下腔内血液的清除和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6、用止血药物

  抗纤维蛋白溶解酶类止血药物,能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如6—氨基己酸能与纤溶酶原激活物质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不易被相对应的酶所破坏,因而可延迟血块的溶解,也就是出血部位被纤维蛋白固定较牢固。常用6—氨基己酸、对羧基节胺、止血敏等,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滴。止血药需用多长时间,应视病情而异,通常用7-10天或稍长。

  7、对抗脑血管痉挛

  为了解除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利血平,必要时可与利多卡因配合。目前多主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可阻止钙离子的内流,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用法:可在发病的第3天开始口服,每次30毫克,每日3次,用至3周或更长。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提示预后不良。如在早期发现双侧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

  2.正常颅压脑积水

  NPH是指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隐匿性脑积水、低压力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是凡能在脑室系统以外,即在脑基底诸池或大脑凸面处阻碍脑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状窦者,均可引起正常颅压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

  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也是有了也给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在我们生活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也就显得比较关键了,祝患者早日康复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