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

脑溢血昏迷 脑溢血的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04-06 22:03:25  阅读:341+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林忆莲

  大脑疾病向来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在生活中发生脑溢血昏迷怎么办呢?为什么会出现脑溢血昏迷呢,脑溢血的症状有哪些呢,这些问题一定也在困扰着大家吧,下面一起来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一、脑溢血昏迷怎么办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

  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二、脑溢血的症状表现

  脑溢血的症状一:头痛

  头痛是脑溢血的症状中最为突出的。也就是说脑溢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约有80%~90%病人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脑溢血的症状二:呕吐

  呕吐反胃是脑溢血症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类似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在其发生的概率是80%以上,当脑溢血的时候,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疼就会加剧,如果患者呕吐物中还伴有血丝,那就是病情危情的前兆。

  脑溢血的症状三:意识障碍

  由于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意识障碍也成为脑溢血的症状中不可忽视的。据报道60%~80% 脑溢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溢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溢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

  脑溢血的症状四:偏瘫

  偏瘫也是脑溢血的症状之一,这种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不管是大脑半球任何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这种偏瘫的程度可轻可重,也是被分为完全瘫痪和半瘫痪的。

  三、脑溢血的后遗症

  ⑴ 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⑵ 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⑶ 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2、腰椎病变

  腰椎脊柱受累时,强直性脊椎炎症状多数表现为下背前和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前屈、扣挻、侧弯和转动均可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脊突压痛,腰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强直性脊椎炎症状可有腰肌萎缩。

  3、胸椎病变

  胸椎受累时,强直性脊椎炎症状表现为背痛、前胸和侧胸痛,最常见为驼背畸形。如肋椎关节、胸骨柄体关节、胸锁关节及肋软骨间关节受累时,则呈束带状胸痛,胸廓扩张受限,吸气咳嗽或打喷嚏时胸痛加重。

  4、周围关节病变

  约半数强直性脊椎炎病人,有短暂的急性周围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椎炎症状,约四分之一患者的强直性脊椎炎症状有永久性周围关节损害。

  日常护理

  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在长时期患病的过程中,除药物及其它辅助治疗外,加强护理与患者的自我调理,对促进疾病好转及防止病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医角度考虑,重点有四个方面:

  1、避免复感外邪

  气候潮湿及气温骤变,能加重患者的关节酸痛,生活于干燥、气候相对恒定的气候环境中最为有利;平日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及风吹雨淋;防止出汗过多而感受风寒。

  2、起居、活动与锻炼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主张生活起居要适应四时季节的变化,适当的体力劳动及活动特别是在治疗的同时辅以腰部功能锻炼对早期患者尤为必要,对防止病变粘连、脊柱强直及肌肉萎缩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注意饮食

  忌吃生冷饮食,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亦可捋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药与肉等食物同煮来作为食疗(吃肉喝汤)等等。

  4、情绪愉快乐观

  乐观愉快的情绪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影响尤为明显。古人甚至提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强调了精神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思虑伤脾",终日为病痛而忧心重重,会损伤脾胃而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并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多梦等症候,影响休息,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强直性脊椎炎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强直性脊椎炎危害非常大,特别是要多了解一些强直性脊椎炎复发的前兆,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希望能帮到大家。

  ⑷ 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病人自己感觉四肢无力。

  四、引发脑溢血的原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穿通动脉管壁中的内膜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样坏死,在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

  又称“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好发。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溢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CT片上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阴影为其特点。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

  如果颅内出现如转移瘤、黑色素瘤等这类肿瘤,往往会导致脑部形成脑内出血症状。

  治疗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12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脑溢血昏迷等相关知识要点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身体是自己的,在生活中,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旦发生疾病前兆,就要及时进行就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