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招商网资讯正文

傅深教授临床实录:对患者负责,对生命敬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8-08 18:13:57  阅读:8623+ 来源:腾讯健康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傅深教授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首席医疗官

主任医师

放射肿瘤学博士。现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质子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副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肿瘤学会(CSCO)等多个国家级专委会委员。1993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毕业后,分别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Fox Chase肿瘤医院工作学习多年。临床工作30余年来,专注于肿瘤的放射诊疗及综合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前沿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经验,尤其擅长质子重离子等新技术。

从早上八点半起,门诊部里陆陆续续来了许多患者和家属,门诊部新的一天到来了。而我们临床人员的工作开始地更早一点,傅深教授这新一天的工作从七点开始了。

中美专家月度连线

对诊疗质量的精益求精

早上七点

美国德克萨斯州与中国上海的时差足足有十三个小时。在某个周五早上七点不到,傅深教授已经与放疗团队在会议室等待着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专家上线,即将在10分钟后开始每个月一次的放疗质量沟通例会。沟通例会上傅教授的团队会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生、物理师、技师团队,就近期门诊部患者治疗的情况进展,放疗技术与质控情况,患者安全保障等进行全方位的讨论。

懂患者所以更能获得信任

用患者听得懂的话解释

上午八点半

上个周二,张老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到达门诊部,准备看傅深教授的专家门诊。

老先生今年87岁了,两年前确诊肺癌后做了外科手术和术后放化疗,但是,从上个月开始,身体有疼痛感,怀疑癌症复发。

一见到老先生,傅教授就亲切地打起招呼来,“老人家,精神看着还不错呀!有哪里不舒服吗?最近胃口好不好?”老人家却只是默默地点头,简单地回答,不像大多数患者那样有数不清的问题想要和医生讨论。傅教授捕捉到了老人家的情绪,便和老人像拉家常一般聊了起来。

在交流的过程中,傅教授了解到老人家对医院有抵触心理。不过,这是老年人的常见心理,傅教授表示理解,老人家觉得自己岁数大了,不想儿子再为其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在治病上;放化疗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和疼痛,也是老人害怕医院的原因之一。

充分理解老人家的顾虑之后,傅教授开始耐心开导老人,他的儿子很孝顺,也希望老人家体恤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关心和不轻易放弃的心情。父子双方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这么和睦的一家人一定能在很多困难上共同面对和解决。老人家逐渐地接受了傅教授的说法,觉得可以先从止疼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治疗。

在老人家放下心防后,傅教授循序渐进地结合病例记录讨论起了病情和老人关心的疼痛问题。在看诊的过程中,傅教授另外拿了张纸,用超大号的字写下了初步治疗方案的每个流程和疼痛管理的一些方法,边写边给张老先生和他的儿子解释那些专业的医学表达和他方案制定的思路。傅教授尤其希望张老先生自己能够了解方案是怎么来的,让老先生明白自己的担心与焦虑,也已经被充分考量在内。

“傅主任真的是位好医生,非常耐心地给我们慢慢解释。这么久以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以前对自己的病都不怎么了解”,老人家在看诊结束后有感而发,对傅教授充满了感谢。

傅深教授对自己和团队时刻提出这样的要求:要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对疾病的害怕和无助,明白他们经济上的顾虑,更要清楚他们对疾病治愈的期望。由于信息不对称,太多的肿瘤患者与家庭长时间地生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中,对方案效果的未知、对潜在副作用危害的未知、对治疗费用的未知等等。要有耐心去解释,要讲患者能听得懂的话,从而减少因未知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惧。

为同一个病例反复讨论

寻求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下午一点

某天下午一点,办公室里的傅教授,正在与计划室内的物理师、门诊部的几位医生、集团在广州和北京的多位专家连线,进行多方远程通话,就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讨论。团队中有像傅教授一样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肿瘤领域专家,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医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肿瘤诊疗方向,常常会为同一个病例反复研究、多次讨论,只为能让患者得到更合适、更有保障的治疗。

在这次通话前,每位成员都各自花时间寻找了与该病例有关的学术论文,有些还咨询了在该病种研究和治疗上经验更为丰富的专家教授,共同出谋划策为患者找到相对最合适的个体诊疗方案。

以下为某位患者治疗方案的部分讨论:

(以上内容为内部讨论,仅供参考)

50分钟的看诊时间

释放患者内心的焦虑

下午两点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但是,走进门诊部的陆女士看似并没有如外面的天气一样拥有好心情,反倒显得紧张、焦虑和不安。

和陆女士女儿的沟通中我们得知,陆女士大概一个月前体检查出异常症状,而后确诊为宫颈癌一期,之后的每天她都魂不守舍,在准备来门诊部看病的前一天晚上准备晚饭,甚至连米饭都没有煮熟,整个人都因马上要看医生而坐立不安。

宫颈癌一期,发现的还算早。癌症,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就有越大的希望。然而,“癌症”这个词给陆女士带来的极大心理负担,她陷入了对疾病和未来生活的巨大恐惧中。

陆女士与傅教授的面诊,持续了近一个小时。除了为陆女士一家详细解释病情,傅教授更耐心地为她开导,和陆女士分析疾病可能带给她生活上的变化,确实,陆女士会因为疾病需要被动改变一些原有的节奏,但是这些医生专业解读下的变化,远不像陆女士成天胡思乱想来得那么可怕。

这50多分钟的门诊,看的不只是肿瘤,对陆女士来说,更是一场弥足重要的心理疏导。看诊结束后,陆女士握着傅教授的手道谢,说这是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心情最舒坦的时候。

“你负责心情放松,我们医生负责治疗”,傅教授常对患者说这一句话。正是因为他知道,释放患者内心的焦虑,才能帮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癌症,更加从容勇敢地积极治疗,面对未来的生活。

多学科会诊(MDT)讨论

重视个体化诊疗需求

下午四点半

每周二和周四是门诊部的例行多学科会诊(MDT)讨论时间,由国内外经验丰富的放疗科、肿瘤内科、影像科、医疗护理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深入解析患者病情。由傅教授领衔的多学科会诊,重视患者的个性化医疗需求,每一例病例分析,都会结合患者诉求和多学科专家的综合建议后得出治疗方案,然后再与患者及家属详细地沟通。

目前,本门诊部已将“多学科诊疗”定为标准服务流程之一,为有需要的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协助患者做出更受益的诊疗决定。其中,通过MDT讨论得出的根治性患者的放疗计划,由主诊医生及高年资物理师审核后,还会联合新加坡泰和国际医院及MD安德森进行同行评审(Peer Review)充分讨论、共同评估后确认并实施。

集结医疗团队全员

细致把关每一位患者治疗进展

下午五点之后

每周一下午五点之后,是门诊部医疗团队例行讨论的时间,傅深教授还有各科室的医生、护士、物理师、技师等齐聚大会议室,对本周所有在治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进展进行梳理。会上,每位主诊医生汇报自己负责的在治患者最新的治疗情况及症状反应。傅教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进展和特殊反应,及时地整合团队内不同职能的分工,优化治疗方案和护理重心,充分为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考虑。对每一位患者治疗方案的层层细致把关,是傅深教授对待患者的态度。

思考如何精进肿瘤诊疗水平

探索如何让患者更信任我们

更多的工作时间

在临床工作中,傅深教授从未停止思考如何不断提高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也在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如何让患者更信任我们,并愿意选择我们作为抗癌路上的陪伴。傅教授从不简单地对患者说“不”、“应该这样”、“你听我的”,而是耐心地为患者解释,剖析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客观分析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疾病,共同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

这一切,都是因为傅教授坚信自己的工作有医学治愈与人文关爱上的双重意义。每一位来到医院治疗的癌症患者,都是将一份希望寄托于此,傅深教授一直以来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感到振奋。

来源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