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又名黑素细胞凝集素,俗称为脑白金,是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荷尔蒙,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化学名称: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1]
分子式为:13N2H16O2
分子量:232.27
熔点:116℃~118℃
褪黑激素(Melatonin)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人的松果体是附着于第三脑室后壁的、豆粒状大小的组织。也有报导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和副泪腺也能产生少量的褪黑激素;某些变温动物的眼睛、脑部和皮肤(如青蛙)以及某些藻类也能合成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子式为C13N2H16O2,分子量232.27,熔点116℃~118℃,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N-acetyl-5-methoxytyptamine)。
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松果体在光神经的控制下,由色氨酸转化成5-羟色氨酸,进一步转化成5-羟色胺,在N-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N-乙酰基-5-羟色胺,最后合成褪黑激素,从而使体内的含量呈昼夜性的节律改变。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清晨2:00到3:00达到峰值。Hakola等对夜班工人唾液中褪黑激素含量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昼夜节律性变化。褪黑激素生物合成还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它可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经哺乳授予新生儿。因此,在刚出生的婴儿体内也能检出很少量的褪黑激素,直到三月龄时分泌量才增加,并呈现较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3~5岁幼儿的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最高,青春期分泌量略有下降,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到青春期末反而低于幼儿期,到老年时昼夜节律渐趋平缓甚至消失。
黑素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褪黑素的基本功能就是参与抗氧化系统,防止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在这方面,它的功效超过了已知的所有体内物质.最新研究证明,Mel是内分泌的总司令,它控制体内各种内分泌腺[2]的活动。从而间接地控制我们全身的机能.它的作用有:
防止病变
由于Mel很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可担任保护细胞核DNA的任务。如果DNA受到损害就可能导致癌变。
如果血液中有足够的Mel,就不容易患癌症。
调整昼夜节律
褪黑素的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夜幕降临后,光刺激减弱,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酶类活性增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也相应增高,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萎缩直至钙化,造成生物钟的节律性减弱或消失,特别是35岁以后,体内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平均每10年降低10-15%,导致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而褪黑素水平降低、睡眠减少是人类脑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体外补充褪黑素,可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维持在年轻状态,调整和恢复昼夜节律,不仅能加深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的进程.
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它通过调节人的自然睡眠而克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它与其他的最大区别在于,褪黑素无成瘾性,无明显副作用.晚上睡前口服1-2片(约含褪黑素1.5-3mg),一般二三十分钟内就能产生睡意,而早晨天亮后腿黑素自动失去效能,起床后也不会有疲倦困顿性不过来的感觉.
推迟老化
老年人的松果体逐渐缩小,分泌的Mel相应减少。体内各器官需要的Mel量不足,导致老化而生疾病。
科学家称松果体为人体的“老化时钟”。我们从体外补充Mel,便可以拨回老化时钟了。
1985年秋,科学家们用19个月大的高龄老鼠(相当于人类65岁)作实验。甲、乙两组老鼠的生活条件
和食物完全一样,只是在甲组老鼠夜间饮水中添加Mel,乙组的饮水中不加任何物质。最初,两组老
鼠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差异。渐渐地,便出现了惊人的区别。对照乙组的老鼠明显衰老:身体上的肌
肉块(muscle mass)全部消失,外皮上满是秃毛块(Bald Patches),消化不良并在眼里长白内障
。总之,这组老鼠全部显得老态龙钟,奄奄待毖。
非常奇妙,每晚喝Mel水的甲组老鼠,活蹦乱跳的和它们的孙子辈的幼鼠戏耍。全身长着厚实的粗毛
,容光焕发,消化良好,眼内也无白内障。
至于它们的平均寿命,乙组老鼠大约都在24个月(相当于人类的75岁)遭遇大限;而甲组老鼠的平均
寿命达30个月(相当于人类的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