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石膏,闻名遐迩,驰名中外。用石膏做枕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本产品采用天然石膏矿石中的精品(纤维石膏)为原料,手工精心雕刻,磨制而成。因其充分发挥了应城石膏色泽鲜明、晶莹细腻和质地纯正之优势,巧妙运用天然纹理图案,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更是显得格调高雅,古色古香,堪称中华一绝,世界之最。
清朝末年,应城城关的民间匠人就将石膏制成枕头或方形坐垫,可以清热解凉,还有去“心烦、神昏&dquo;的作用。
石膏枕作为地方名优特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应城的膏雕业造福人类作出了又一贡献。“表面透明不假雕,冷如春雪白如瑶,朝来送在凉床上,不怕风吹日炎销。&dquo;唐朝诗人薛适吟咏这首《咏膏枕》诗时,应城石膏尚未见于世。到了近代应城市能巧手工艺品厂致力于石膏产品的研制开发,就先后研制出“石膏保健降压枕&dquo;、“石膏枕&dquo;“新式石膏麻将枕&dquo;等几十种种系列的保健枕,有多项获国家专利及国家金奖。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dquo;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1、结构为纯天然石膏矿石,成份为二水钙
2、性能为寒凉特性,属中药成份,其治疗作用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神农本草》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根据患者临床试验证明,石膏保健治疗枕具有下列功效:
1、新型石膏枕——降压枕能和人体头颈部充分而舒适地保持接触,使石膏“大寒&dquo;之理化药物性能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颈部的血管、血流,颈动脉窦、颈椎交感神经等,从而起到了“内病外治&dquo;的作用。
2、临床资料表明:降压枕对降低血压具有缓解、稳定、持久等特点,另据临床观察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大都有发热情况,使用石膏枕后,降温过程持久,副作用小,优其对中、轻症脑出血病人的脑部降温、减少脑细胞的损害,改善脑循环等都有较大好处,体温降低对于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帮助。
3、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头晕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研其原因发现石膏枕之造型能使头部保持抬高15-20度,其后颈部之填充作用又使颈部的生理曲度得以稳定,颈部肌肉得到了完全放松,减弱了其牵张反射作用,加上石膏之寒凉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头颈汗液分泌减少,结膜充血消失,过高血压降至正常,缓解了椎动脉血管痉挛,因而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
1、不能跌落地面,否则容易摔碎。
2、嫌高或嫌矮可以通过在枕下面垫或不垫作适度调整。
3、石膏枕的汗渍不要用水或洗涤剂洗,可用湿布擦拭即可。枕用年久,枕面发黄是正常的,绝对不影响疗效。
因石膏为天然矿石,其二水钙的成份不受空气氧化的侵害,可以永久保持其寒凉特性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成份,永久有医疗效果。
- 纯天然环保产品,无副作用,固有寒凉特性,永不变质。
- 符合中医“内病外治&dquo;理念,清洁、卫生、使用简便。
- 一枕在家,百年使用,不要能源,无需维修。
- 在睡眠中治病、健身、节约了药费和时间。
出自《神农本草经》;《纲目》:“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与凝水石同名异物。&dquo;“石膏有软硬二种:软石膏大块,生于石中作层,如压扁米糕形,每层厚数寸,有红白二色,红者不可服,白者洁净,细文短密如束针,正如凝成白蜡状,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其中明洁,色微带青。而文长细如白丝者,名理石也。与软石膏乃一物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块,击之块块方解,墙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烧之则诧散亦不烂,与硬石膏乃一类二种,碎之则形色如一,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苏恭、大明、雷敩、阎孝忠皆以硬者为石膏,软者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断然以软者为石膏,而后人遵用有验,千古之惑始明矣。盖昔人所谓寒水石者,即软石膏也;所谓硬石膏者,乃长石也。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住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理石即石膏之类,长石即方解之类,俱可代用,各从其类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dquo;“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长石、方解石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dquo;
《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甄权亦用以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日华子》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东垣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及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著之。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
高血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风寒热、神经衰弱、偏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眼痛红肿、流鼻血、顽固性盗汗等症。
睡觉时将青玉降压枕置于床头,人仰卧,高度以各人习惯为宜,头颈枕在高拱面,后脑放至凹面处,静心入睡。用时轻拿轻放。天冷时,自做毛巾枕套